听说,他们就是冲着当老师来的!
这个秋天
我们与浙师相遇
我们在“浙”里收获成长
也在“浙”里路过别人的人生故事
今天让我们走进浙师萌新
探索不一样的人生故事
这位新生,自带“浙师基因”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温哲展
在2020级新生中,来自地政复合专业的温哲展有一点“特别”,她是她们家中第三个“浙师人”,而她的两位“校友”,则是她的父亲和母亲。
二十多年前,温哲展的父母怀揣教育理想来到浙师,毕业后分别走上了初中语文教师和高中思政教师的岗位,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多年来,他们将大把的精力花在教学岗位上,牺牲了许多陪伴女儿的时间。温哲展说:“从小,爸爸妈妈除了我之外,还有很多的‘孩子’,他们忙到几乎没有时间接送我上下学。所以小时候我的梦想并不是当老师。”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温哲展逐渐意识到了父母亲职业背后沉甸甸的责任与爱,她的梦想也随之发生改变。
温哲展曾辗转杭州和常山两地读书,亲身体验过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理念,她说:“虽然常山县相比于杭州,没有那么好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但我在常山时遇到的老师真的非常认真负责,对学生都倾囊相授,他们当中有很多人也毕业于浙师大。”她更加理解了父母当初的选择,也愈发尊敬并喜爱教师这个职业,她甚至决定毕业之后也回到常山,回到养育她的这方土地,和教导过她的老师们一起并肩作战。
于是最终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温展哲选择了浙师大,从父母手中接下教育的“接力棒”。“教师是一个‘青春’的职业,因为他们总是陪一群青春的人一起慢慢长大。”在温哲展心中,教育是辛苦的,但也是纯粹的,也是幸福的。
90年代,温哲展的父母带着美好的憧憬进入浙师大,种下他们的教师梦;二十多年后,他们以校友和新生家长的双重身份再次踏上这片土地,将教育火种传承到女儿的手中。重回母校,温哲展的母亲甘美娟感慨道:“校园变大了,也变美了,能在最美好的年纪走进如此美好的大学,浙师的孩子们太幸福了。”
很小的时候,温哲展也在父母的带领下走过一次浙师大,那时懵懂的她尚不能感知这片土地的全貌,只深深记住了这是一个严谨做学问的地方。长大后,当她再次走进这里, “我才发现,浙师不仅是一处学习宝地,更是一个温暖的、适合生活的‘家’。”
谈及未来四年的规划,温哲展表示,想要尝试和挑战一些自己所热爱的活动,也会尽可能多学习一些课堂中学不到的技能,把自己塑造成一位有趣、有内涵、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不当兵,就做好老师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许俞韬
“你的训练伤什么时候痊愈,这很难说,你可以分流并转去重庆医科大学继续学医,或者,退役,退学,重头再来。”2019年8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的某间办公室里,指导员对当时刚刚结束大一的许俞韬这样说。
如今,回想起两年前自己的选择——退伍高考、重头再来,已经是浙江师范大学2020级本科新生的许俞韬说:“是辛苦和折磨,也是财富和新生。”
2018年许俞韬高三毕业,他以专业最高分被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录取。凭借出色的体能素质和专业能力,他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成为排长。但不幸的是,入学一年后,在一次单杠三练习训练中,许俞韬不慎从两米高的单杠上摔下,右肩受伤,医生诊断伤情为肩周炎二级,已经无法再接受训练。
2019年9月,他提交了退伍申请,由于繁杂的退伍手续以及新冠疫情的影响,他在浙江省天台中学的教室只坐了大约三个月。试题刷了一本又一本,笔记整理了一遍又一遍......“走出高考考场那天,我很从容,我有信心能再赢一次。”2020年8月,他成功被浙江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录取。
“在部队里,我爱上了站在台上分享和表达自我的感觉,喜欢激情飞扬地和别人交流,所以,那时我想重新选择一次,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他心里的教师梦,逐渐破土而出。
“志愿表单上80个空格,我就填了80个师范专业,这次我就是冲着当老师来的。”他说。
许俞韬第一次和师大见面,是开学前的英语夏令营,他结识了来浙师的第一群朋友,和他们一起到北山坡看花海,到初阳湖看天鹅和锦鲤,也尝遍了师大的9个食堂。
和在军校一样,许俞韬依然每天6点起床开始一天的学习。“浙师的确是个读书的好地方。我早上6点半到教室上课,前排和中排的座位就已经被占满了,下午下课来到图文,能预约的座位已经寥寥无几。”许俞韬说。
谈起对将来的打算,他说,一年多的军校生活在他身上打下了很多深刻的印记,“高效,果断,敢作敢当已经变成了我的习惯。”大学四年,他会继续做一个“拼命三郎”,做班长、参加学生工作、学精学透专业知识,争取奖学金......毕业后,他要成为一名出色的老师。
重“新”出发,再续浙师缘
——教师教育学院 齐昕
9月23日,离开浙师一年之久的齐昕再次回到了熟悉的校园,但这一次,她有了一个不同的身份——教师教育学院学科教学(历史)研究生新生。这一次,她将在婺城大地上重新出发,再续浙师缘。
在浙师大的本科四年,令齐昕感受最深的是学校的“包容”和它提供给每位学子的“无限可能”。“浙师大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提供给学子很多机会和平台。在这里,每个人都能为自己的热爱找到舞台。”
而齐昕找到的舞台,是校融媒体通讯社。在这里,从小怀揣新闻梦的她从懵懂的新人记者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学生组织骨干。课余时光里的她,不是在新闻现场,就是在采新闻的路上。从大一到大四,她码了十几万字的新闻稿,虽然总是不断地熬夜采访写稿改稿,但她说自己乐在其中。回忆起自己在学校官微上发布的第一条推文,齐昕仍感慨万千。作为实习记者,初来乍到的紧张和业务上的生疏让她手足无措。但在老师近两个小时的教授与学姐不断地磨稿下,她第一次在浙师大官微上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也收获了在融通社的第一次表扬和第一份成就感。“有太多美好记忆都与融通社相关。”
本科毕业后,齐昕作为浙师大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奔赴广西龙州,在那里度过了意义非凡的一年,“龙州的支教不仅大大提升了我的教学实践能力,也开阔了我的眼界”,齐昕说道。而以全新的身份再次回归校园,齐昕直言“有种回家的感觉”。走在熟悉的街道,遇见熟识的老师,总会有回忆翻涌上她的心头,“仿佛我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始终是浙师大的一份子。”相比第一次以“本科新生”身份入学校园,这一次的齐昕显得更加从容,也担起了更多责任。当入学的其他研究生有所困惑和疑虑时,齐昕总会及时伸出援手,就像班级中的“大姐姐”。
面对在浙师大即将开启的新的学习生涯,齐昕充满了期待和忐忑。她希望自己能利用好这三年的时光,多读书,多实践,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和学术能力。这就是浙师人的精神,上下求索,不断向前!
End
他们与浙师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你们与浙师的故事等你续写
浙里人生
未完待续
每个故事的背后
都有人在记录
在浙师有这样一群人
奔走在浙师新闻的第一线
他们用镜头、文字、图片、声音
记录浙师故事
传递浙师情怀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
融通社记者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填写报名表
我们在融通社等你
图片 | 王卓群 部分由本人提供
文字 | 田晨晨 叶梦瑶 施沐阳 林慧贞
制图 | 国佳佳
今日编辑 | 施潇肴 林慧贞
责任编辑 | 姜雯静